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您访问的艺术家暂时关闭了个人官网。
  陈半丁(1876-1970)浙江绍兴人。因为孪生子,故戏号半丁,为我国北方著名画家。他早年离家到上海谋生,结识上海任伯年、吴昌硕等诸多名家,尤深得吴昌硕真传。又迁居北京,兴陈师曾、王梦白、齐白石名重京华艺坛。陈半丁早年画风出自“海派”,以涉猎广泛,从徐渭、石涛笔意中得其精妙,自创写意花鸟新风,独具风采。他的书法、篆刻也是匠心独运,功力深厚,为人所称道。   陈半丁出身医学世家。幼年他家境贫寒,6岁丧母,9岁丧父,十多岁便为人佣工。1894年,陈半丁18岁到上海谋生,得蒲作英帮助介绍与任伯年相识。不久,又结识了吴昌硕,并住在吴家寓所,跟随吴昌硕学四书、画及刻印。还为其整理资料。陈半丁跟随吴昌硕十年,朝夕相处,深得吴氏真传。在这十年中,陈半丁又与吴谷祥、吴石仙、金吉石等十多位海上名家来往,受益匪浅。他还涉猎明、清徐渭,陈道复,赵之谦等人作品,造诣日渐深厚。1906年陈半丁自上海来到北京,曾有人推荐任职为官,陈半丁毅然谢绝。属守其先人遗训,专门从事艺术,以卖画为生。以“清风高节是家传”的印文正是当时的写照。陈半丁到北京时,已行而立之年,开始几年,卖画比较吃力,1910年,陈半丁邀吴昌硕来京,吴昌硕在京数月,亲自为他撰书画、篆刻润例,并介绍京城名人吴颧岱、贺履之、陈师曾与他相识,局面逐渐好转。1916年,应他的远亲蔡元培之邀参加“国画学研究会”。1922年陈半丁的十幅作品由陈师曾携带到日本与吴昌硕、凌直元、王梦白等人作品同时展出,六幅作品被人购去。1928年杭州国立艺专成立,他应郑锦耿之邀,任艺专教授。1938年,北平沦陷?,陈半丁不为日伪政府作事,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,刻“强其骨”、“不使孽钱”两方印章为座右铭。解放,陈半丁历任国画院(改为北京画院)副院长;国画研究会会长,中国美协理事,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;中央文史馆馆员;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;第二届中国文联委员,全国第二、三、四届政协委员。195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。“XXX”中,陈半丁被迫害致死,享年95岁。十一届三中全会,他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,1980年2月5日在北京举办了骨灰安放仪式。   陈半丁一生擅作花卉、山水、人物、翎毛及书法、篆刻。他的花鸟画起初是承袭“海派”绘画传统,师承吴昌硕。又涉及徐渭、石涛,其笔墨得其二人润泽,容文人之大雅。在他的作品中,色彩强烈、艳丽,师古人而不模仿。他学吴昌硕,却以自己行书之长入画,用笔灵动清秀,以自家面目出现。在陈半丁的作品中,我们可以清楚看到,他大量的采用写意和双钩相结合的手法,巧拙互补,线面相参,画面对比、变化增强,潇洒地表达了自身的清隽之气。   陈半丁的山水画高雅清逸,超尘脱俗。他学石涛而不拘泥?具体形迹,只留心意,故而能得石涛艺术精神。四、五十年代陈半丁的山水画用笔深沉,墨色润华,以淡赭、花青为主调,清明洁净,凝重中透出仙逸之气,卓然自成一家。陈半丁晚年的作品,融汇贯通诸家诸法之长,以己意寄情?山水,达到了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。陈半丁晚年境况不佳,作品中常常看出清空、放逸、归隐之寄寓。   陈半丁四体毕工,行书尤富米芾之风韵。然而其书法流传较少,所能见到的以绘画题跋为多。他的行书初学吴昌硕,三十年代?逐渐接近“二王”(王羲之、王献之)。用笔流畅,多变,由碑返帖,帖书中文雅、秀逸、灵动的气息,更贴近陈半丁的气质和秉性。他晚年的书法掺入了米的笔意,所书多以侧锋出之,用笔流畅,形态多变,潇洒而浪漫。   陈半丁的篆刻艺术高?他的书法,陈半丁十分自信,他曾有印一方:“印不让人”,可见对自己的篆刻多么自负。他1894年在上海从吴昌硕学习篆刻,颇得吴氏真传。二十、三十年代他谨遵师傅,“钝刀硬入”、“冲切兼施”、“巧拙互用”,功力十分深厚。以?他上溯赵之谦,吴让之,近而探源秦、汉及战国古印,积其所长,注重章法的大疏大密和篆刻的古朴自然。所作印章,结字布局,线条劲挺,气息高古,构思奇巧,极有国画的布白之妙。
您还可以进行:官网内容管理
  • 云艺+
    云艺+
返回顶部
意见反馈